为深化专业认知,提升美学素养,近日,土木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的百余名学生在张圆圆、马赛赛、徐长贵、陆炳燕4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共赴世界文化遗产地——山西平遥古城,开展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沉浸式美术写生教学实习活动。此次实习不仅是艺术技能的锤炼,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专业对话,旨在让学生们用画笔解读历史,以线条勾勒未来。
双重视角:在方寸画纸间探寻古城营城智慧
平遥古城,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县城原型,宛如一座露天的“建筑博物馆”与“规划教科书”。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条街巷都是鲜活的教学案例。他们登临古城墙,俯瞰那严谨有序的“龟城”格局,轴线分明、街巷如织,深刻体会了古代“礼制”思想与军事防御需求在空间形态上的完美融合。同学们的画板上,不再仅仅是城墙的雄浑与街道的繁华,更融入了对城市肌理、空间序列和功能分区的思考。

2024级城乡规划专业师生
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们则将目光投向了古城的细节与生机。他们流连于县衙、文庙、日升昌票号等深宅大院之中,悉心揣摩北方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虽无江南园林之玲珑,但平遥院落中的砖雕、木刻、石饰以及庭院植物的配置,无不体现着严谨的法度与质朴的审美。在写生过程中,同学们专注于捕捉光影在庭院中的变化,描绘古树与建筑相映成趣的景致,分析如何通过有限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宁静、内敛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居住环境。

2024级风景园林专业师生
实践教学:以艺术为桥,连接理论与实践
本次写生实习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出发前,专业教师团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将美术技能训练与专业理论观察紧密结合。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们不仅在现场进行绘画技法的示范与点评,更引导学生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出发,去“阅读”和“解析”古城。

学生考察现场
城乡规划的学生要学会“看大势”,理解宏观布局;风景园林的学生要善于“品细节”,感悟微观景致。旨在学生能通过手中的画笔,将书本上的“空间结构”、“风貌特色”、“景观节点”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可感、可分析的图像。这种基于实地观察的深刻理解,是任何课堂讲授都无法替代的。

学生写生现场
上午,同学们散落在古城的各个角落,或坐或立,用素描、速写、水彩等多种形式,记录着眼前的风景;下午,则集中进行作业点评和专题研讨,分享各自的心得与发现,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
传承与展望:肩负起新时代的建设使命
通过此次平遥写生实习,同学们收获的是一摞摞精美的画作,更是对专业内涵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不仅要追求现代化,更要守护好这样的历史文脉,更加重视景观与建筑的共生关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平遥之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种子。它让未来的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们深刻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一头连接着辉煌的过去,一头通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相信这群年轻的学子,必将带着从平遥古城汲取的灵感与思考,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为描绘我国城乡发展的壮美画卷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